近年来,安康水务集团纪委在市纪委监委、市国资委党委和集团党委的正确领导下,建立“四好”机制,发挥监督保障执行、促进完善发展作用,提升监督质效,为推进集团公司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的政治和纪律保障。
立好柱,切实履行党委纪委“两个责任”
一是突出源头预防。协助党委下发《公司党委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清单》,明确任务;开展清廉水务建设,建立廉洁档案,提升服务能力;分层签定“三书”,即纪委与支部、支部与党员、党员与家庭分别签定《党风廉洁建设责任书》《廉洁从业承诺书》《党员干部家风责任书》,从源头上预防腐败发生。二是构建监督体系。始终保持“两个责任”的良性互动、共同推进,班子成员“一岗双责”,突出纪委参谋、协调和监督的主责主业,围绕“两个维护”突出政治监督、围绕“权力运行”强化精准监督、围绕“关键节点”做实重点监督、围绕“风险苗头”狠抓日常监督。坚持民主集中制,完善集团“三会一层”各司其职、各负其责、协调运转、有效制衡“四位一体”法人治理体系。充分为子分公司授权分权,建立内控权责清单,明确决策事项和管控范围,将决策民主、管理科学、职责明确、运转高效的现代企业管理体系嵌入各子分公司,真正实现“制度管人、流程管事,团队创业、彰显成效”的目标。三是开展四项教育。加强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全面从严治党的重要论述及党章党规教育,引导党员牢固树立党章党规党纪意识;针对我公司出现的酒驾醉驾等违纪违法案例和延安“水耗子”案件进行以案促改,加强警示教育;开展新员工岗前廉洁教育,系好人生“第一粒扣子”;结合党史学习开展革命传统教育,营造“以廉洁为荣,以贪腐为耻”的价值取向和良好氛围。
布好控,充分发挥立体监督“三种作用”
一是发挥巡察、审计作用。强化对上级巡察、审计整改的结果运用,每年对巡察、审计反馈问题、纪律检查建议等整改工作落实情况进行“回头看”,举一反三、标本兼治,边整改边补短板漏洞、边整改边健全长效机制。二是发挥检查监察作用。通过财务内审查找各类问题14个,强化了内部审计“治已病、防未病”的作用。聚焦涉水领域腐败问题专项治理,自查问题48个,推动城区自备井关闭和停用10个,新签订、修订用水协议410户,进一步规范用水性质。三是发挥信访举报作用。在集团网站公布来电、来信、来访等监督举报渠道,充分发挥职工、群众和舆论监督作用,鼓励职工正常举报和反映问题,打击无中生有、造谣诽谤诬告,营造公平正义、公道正派的工作环境。对信访反映、检查发现、班子研判等发现的苗头性、倾向性问题,用好谈心谈话、批评教育等手段,予以提醒纠正。
织好网,建立健全监督机制
一是织好廉洁风险防控排查网。围绕公司权利运行,紧盯腐败易发、多发的重点领域和关键岗位,排查岗位职责、业务流程、制度机制等方面存在的廉洁风险40余个,制定整改措施30余条。二是织好效能监察网。围绕重要领域重点环节和集团重点工作安排,对全年工作例会、总经理办公会、党委会、董事会等重要会议效能监察12次,监察工作180余项,着力发现和解决各级管理人员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,堵塞管理漏洞,规范经营行为。三是织好干部选拔任用监督网。坚持正确的选人用人导向,突出政治标准,严把廉洁关口,防止“带病提拔”,对选拔任用工作进行全程监督,对新提拔的中层领导干部进行任前廉政考试和廉政谈话,系好管理人员廉洁从业“第一颗扣子”。
治好病,准确运用监督执纪“四种形态”
一是预防先行“治未病”。监督于问题未发之时,让监督融入日常、抓在经常、管在平常,充分发挥成风化人、润物无声的教化作用。通过集体约谈敲警钟、夯实作风促廉洁、以案为鉴筑防线等方式,补足精神之钙、涵养清廉之气,绷紧纪律之弦。二是防止“小病”成“大病”。关口前移,纪律在前,找准病根,对症下药。以高压惩治、精准打击强化“不敢腐”的震慑,以建章立制、约束权力扎牢“不能腐”的笼子,以正本清源、固本培元增强“不想腐”的自觉,对苗头性、倾向性问题敢于亮剑、坚决回击。三是持续跟进防复发。定期回访受处分的员工,注重思想引导,做好教育转化,既注重惩治和震慑,又侧重教育和引导,帮助他们解开心结顾虑,了解掌握其思想、工作、生活等情况,激发其干事创业的责任担当,帮助其端正思想、放下包袱、提振精神,重整行装再出发。
奋进新征程、建功新时代,纪检监察工作任重而道远。集团纪委将围绕“三个年”活动,牢记“三个务必”,全面加强政治建设,守正创新、踔厉奋发、勇毅前行、履职尽责,锲而不舍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,持续开展纠“四风”树新风,扎实开展纪检系统教育整顿工作,为推动集团高质量发展而努力奋斗。